當你孤單,你會想起誰


顧浩然
2025-03-11發佈
# 台北心理諮商
# 心理諮詢
# 心理諮商
孤單感,常常是來訪者想要處理的生命課題。 每個人都有孤單、孤獨的時刻。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,就是人生下來就是一個人,結束生命時的那一刻也是一個人。所以,孤單是必然。
快速跳轉目錄
當你孤單,你會想起誰
早年有一位歌手張棟樑,唱紅了一首歌,就是這篇文章的標題:「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」。
我是音痴,歌唱得很不好,所以也很少唱歌,偶而如果跟朋友聚會唱歌,我多半也都是聆聽,很少點歌。
而這首歌,卻道盡了孤單的滋味。那種心靈空虛、渴望有人陪伴、與人連結的心境。
會想起這首歌,是因為前陣子,上專業課程時,講師說了一句話,很觸動我:「人生本來就是孤獨的,但我們可以為自己創造不孤單的時刻。」
人生本來就是孤獨的
孤單感,常常是來訪者想要處理的生命課題。
每個人都有孤單、孤獨的時刻。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,就是人生下來就是一個人,結束生命時的那一刻也是一個人。所以,孤單是必然。
但孤單之所以會成為問題,往往就是我們應對孤單的方法。
就像早些年,我在戒治機構服務時,從戒治同學的生命故事裡聽到的,他們很多人常是在渴望於當下緩解心裡湧現的無聊、孤單感時,習慣性地從藥物、或者跟人一起用藥的過程,找到「我們是一起」的連結感。
他們心裡何嘗不知道,這樣的方式不好?但,當下對人際關係、想要有人陪的那份情感的渴求,加上長期用藥造成對腦部的傷害,往往大於「用藥是不好」的理性思考,於是,就一次又一次地栽在藥物的轄制裡。
每個人都需要一份歸屬感
大人都未必能夠好好地因應孤單感,孩子就又更無力去面對當覺得無聊、或想要和同儕互動卻無人可陪時,3C對他們的誘惑。更何況現在的孩子,出生在網路的世代裡,網路,已成了他們所認知的生活樣態。
很多孩子之所以沈迷3C,很多時候是來自於成就感及人際關係的需求。
成就感,緣於現實生活所經歷的挫折感、無助感或無力感,而希冀從網路世界彌補那份失落與難以言喻的惘悵與不安。
人際關係的需求,來自於在網路世界裡,在一起闖關的過程裡,有人陪伴、有一致的目標,這是一份對孩子而言,一個很重要的連結,這份連結,可以緩解內心的孤獨感,及「我們是一國的」歸屬感。
讓自己成為好的陪伴者
還有就是,當孩子身邊的同儕都在談手遊時,如果孩子不懂或沒有接觸,就無法參與同儕之間的話題,那份被忽略或被排擠的感覺,卻也往往無法也不知如何跟大人談起?
雖然,做為大人的我們,並不樂見這樣的連結,因為我們會擔心他們因此荒廢課業、沒有足夠的睡眠、對健康的影響,更甚者,為了遏止孩子的行為,而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。
陪伴,是在關係裡很重要的課題。
用健康的方式創造不孤單的時刻
「但是天總會黑 人總要離別
誰也不能永遠陪誰
而孤單的滋味 誰都要面對
不只是你我會感覺到疲憊
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
你想不想找個人來陪
你的快樂傷悲 只有我能體會
讓我再陪你走一回。」
我想,每個人都會希望在自己感覺到孤單的時候,有個能懂自己快樂傷悲的人,陪我們走一回。
「人生本來就是孤獨的,但我們可以為自己創造不孤單的時刻。」但願,我們都能學習用比較健康、不傷害自己的方法,為自己創造不孤單的時刻。